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中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 A.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 B.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 C.没有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特征 | D.民族资本摆脱了自然经济的束缚 |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原因不包括()
| A.日军在沦陷区的掠夺 | B.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
| C.官僚集团的压榨 | D.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春天的原因是( )
|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 | B.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创造的条件 |
|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 D.民众的爱国激情 |
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图中反映的企业性质的相同之处是( )
| A.洋务企业 | B.民族企业 |
| C.资本主义企业 | D.封建企业 |
下列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
| 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
|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