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
| 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
| C.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
|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 B.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
|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D.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问题。
该“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60°S | B.76°S | C.83°S | D.85°S |
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南极驱车前往麦克默多,前进方
向是
| A.先向北,再向西北 | B.先向北,再向西南 |
| C.先向东南,再向南 | D.一直向正北 |
读海峡示意图,回答问题:
一艘10000吨级的远洋货轮由中国的上海港驶往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走最短的航线应依次经过
| A.A海峡和B海峡 |
| B.C海峡和A海峡 |
| C.D海峡和B海峡 |
| D.B海峡和C海峡 |
上面四海峡附近符合“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点的海峡是
| A.A海峡和B海峡 |
| B.B海峡和C海峡 |
| C.B海峡和D海峡 |
| D.C海峡和D海峡 |
上面四海峡附近属于板块张裂地区的是
| A.A海峡 | B.B海峡 | C.C海峡 | D.D海峡 |
当“北京时间”是8月1日17时,太阳直射点正射在哪一个海峡附近
| A.A海峡 | B.B海峡 | C.C海峡 | D.D海峡 |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问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
| B.乙地对流最旺盛 |
| C.乙地比丙地稳定 |
| D.丙地最稳定 |
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
|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
| C.丙地刮起东北风 |
|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问题。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 C.城市连片发展 |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
|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
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该表为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回答问题。
世界及各地区垦殖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表
| 垦殖指数(%)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 大洋洲 |
2.0 |
6.0 |
1.31 |
1.84 |
| 拉丁美洲 |
4.3 |
6.8 |
0.53 |
0.30 |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较大的是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特征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相对于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的垦殖指数较高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 B.农垦历史悠久 |
| C.机械化水平高 | D.劳动力丰富 |
2000年与1950年相比,欧洲的垦殖指数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A.全球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严重过剩 |
| B.生产成本较高,农业严重萎缩 |
| C.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大量荒芜 |
| D.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人口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