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随着居民收入增长,粮食消费中的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源于技术原因,而发达国家的食物浪费则主要源于消费者的不当行为。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2)如何在居民收入倍增的同时有效避免粮食浪费?
材料: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史蒂夫•乔布斯的逝世,再次引发人们对苹果公司成功经验的探讨。企业的领导者们都在寻找新的、创造性的途径来推动他们各自的品牌成长。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借鉴,我们应该学到很多。也有人认为,苹果成功经验难以复制,但可以超越。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观点的正确性。
2012年9月备受关注的杭州市地铁1号线全线按照试运营时刻表开始运行。10月,杭州到合肥也有了高铁,这是继沪杭、京杭高铁后的又一条高铁线。城市轻轨(地铁)和高铁的发展,定将为杭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
材料一:杭州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建设地铁这样的大型工程中,历史积淀的保护,自然引人关注,这一点也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温总理对杭州市轨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保护好杭州的风景名胜。因此,杭州的地铁建设总体的设计是:在老城区的工程,全部在地下作业;城郊接合部以及农村的,采用高架作业。
在地下作业中,针对杭州地质状况复杂、地下水位高的实际,市地铁集团会同全体参建单位,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管理,逐一攻克施工难点、风险点,保质保量地推进了地铁的建设。
(1)结合材料一,说明杭州地铁的设计与施工蕴含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透明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杭州地铁票价方案,杭州市物价局负责制定、修订工作。它首先同相关部门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委托浙江新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地铁1号线进行了成本的调查和预测。要求市地铁集团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地铁1号线运营初期客流预测。它还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在杭州举行地铁票价定价听证会。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等因素,并结合杭州地铁线网特点,研究拟定了杭州地铁票价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地铁票价方案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综合的思维方法的?
材料三:过去一段时间高铁安全问题频现,暴露出高速运行下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铁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铁运营初期的速度。此时降低运行速度,既是对“未知风险”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在增加安全冗余(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改进技术管理,积累运行经验。高铁之“高”,远不只是速度之快、技术之先进,也应包涵运行安全、管理科学等诸多要素,而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缺乏安全的速度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结合材料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国务院开展安全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铁运营初期的速度,促进高铁发展的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材料二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为此,在继续关注农业的基础上,将着力点落于农业科技创新。
(1)材料一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但仅仅依靠科技是不够的,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现代产业链条、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的新型农民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土地流转、生产组织方式、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创新保障农产品持续有效的供给。
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如何看待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