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对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材料二: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G市出台了相应措施(如下表),并准备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措施①
增加或调整公交站点,同时开展公交营运秩序整治行动
措施②
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
措施③
开展“节能减排、低碳出行”主题活动
措施④
发展新型能源取代传统能源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经济原因。
(2)选出表格中能够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并指出其经济生活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依法纳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
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一
2007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
2011年7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要求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1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农村承包法执法检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
材料二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某村改变过去村民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统筹规划,在高岗旱地种植高杆苗木,其间套栽小苗、花草,周边围栏,既可护苗,又可在里面养鸡;在洼地修建鱼塘,集中养鱼、养鸭;在中间的旱地修建养猪场。养殖业的废弃物可制成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育苗、养鱼,剩余部分还可销售。该村由此形成了综合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每亩土地年收益由改造前亏损或微利变成盈利8500多元,全村年净收入达300多万元。
材料三
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保护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该村在土地集约经营上成功的经验。
(3)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保护人"。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原利用管理的"三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png
(1)描述图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措施
影响途径
控制红线
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价
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3)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
(4)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两条倡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锯。

倡 议 书(草稿)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识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
倡议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理论依据:公民依法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倡议二:

理论依据:

倡议三:
理论依据: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组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