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图细胞中①⑤和③⑦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子细胞
D.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分裂正常。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异常精子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

A.1、2、2、1、2 B.1、1、1、2、1 C.2、1、1、2、1 D.2、1、1、1、2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