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探索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活动在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所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科索沃战争 欧盟的成立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3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印度再次发现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客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各有怎样具体的表现?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国外政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您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一:探究古代外国政治建设

(1)请写出图一法典的历史地位。
(2)图二人物在推进民主进程方面有哪些主要措施?
步骤二:追寻近代英法美政治建设
(3)下面为小英梳理的控英法美推进民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您帮她完成。(6分

名称
革命性质
领导人物
宪法或法律文件
政体形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联邦制
法国大革命
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10分)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学校要求各班出版一期有关法国历史的黑板报。下面是九(1)班黑板报的设计方案,请你协助完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抖二: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38--1870年荚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时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1838年
500
1850年
6600
1870生
155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3分)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3分)
(3)据材料三,写出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交通工具名称。(3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发明创造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