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图,完成要求。
(1)填写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农业带:③ 城市:⑤ 。
(2)读图回答:①是 ,该湖附近盛产铁矿;②是 山脉,该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建设超过十年之久,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结合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调节我国水资源的 (空间,时间)分布不均。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汉江之水调入缺水的华北地区,汉江是长江_____(上、中、下)游的支流。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_________省穿过黄河。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大大缓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的严重水荒,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用水总量 |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
读中国铁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铁路的名称:
①是 线,②是 线,③是 线。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铁路枢纽城市
A是 ,C是 。
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 (山脉),属于东西走向,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2)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长江注入④ 海。黄河最大支流是⑧ 。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了“地上河”。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4)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填字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节地理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如下左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中国的民族分布 |
B.中国的地势 |
C.中国的温度带 |
D.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 |
材料二:随后,老师又展出了一张图(如右图)。
(2)小明同学通过对两幅图在自主探究,发现这一分布特点产生了两个地理意义:一是有利于 深入我国内地,形成降水;二是造成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是 。
(3)请你在图中用“☆”符号标注三峡水利工程的位置。
(4)通过标注,你会发现这两个水利工程位置的共同特点:都位于某一地理分界线附近,这里 大,水能丰富。
阅读我国部分城市分布及其降水量柱状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北京、武汉、广州三城市年降水总量和逐月降水量的差异,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雨季来得越早、持续时间越 。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大于兰州、乌鲁木齐、这说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 ,其主要成因是距离 的远近不同;
(3)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一般发展种植业都比较困难,但兰州和乌鲁木齐附近地区都有种植业分布,原因是兰州位于 沿岸,可以引水灌溉;乌鲁木齐紧邻 ,可以依靠其冰雪融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