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椰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一: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材料二: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1)根据上述材料,简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
(2)结合表格,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材料二:自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以来,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材料一:近日,某网站对家庭目前投资理财方式和当前投资理财品种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发布《2014年全球投资者情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投资者对2014年的股票市场有喜有忧,81%表示乐观,19%的受访者则预期股市将会下跌。与2013年调研结果相比,投资者提出了两大风险因素,分别是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以及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中国投资者对2014年股票市场的信心开始显现下降的迹象。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面对股市“股票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警示,请你分析为什么股市有人喜、有人忧。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如何让劳动体现应有价值,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只有坚持公平正义,让每个劳动者公平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知识谈谈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理由。
材料一:2014年7月17日,财政部公布2014年1-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1—6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33065.3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总额12211.1亿元,同比增长8.9%。但近三分之一的中央管理企业和近一半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负增长或亏损。2014年6月,湖北省提出对国有独资企业一律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对竞争性行业的国有独资公司一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使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态。2015年全省各级政府出资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任务。
材料二: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能源矿产储备和农业资源。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跃增到2013年的2000多亿美元。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目前,在非洲开展经贸活动的中国公司大2000多家,投资企业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等,投资项目囊括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遍及50多个国家,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企业如何在对非投资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