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只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消除城市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可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必须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笔墨意象”2009年中国画慈溪邀请展于6月19日开幕。意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为表达意蕴而创造的形象。虽然某些意象在形态上也保留了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但是其中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却不是生活物象的本身所具有的。由此可见()
①意象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重大作用 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④意象是主体对客体的现实改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钱学森总是习惯于把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进行系统地分析。他常说:“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要把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进行系统地分析,是()
①由事物的客观性质所决定的②由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③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体现④对各部分机械相加的具体体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09年7月22日,地球上发生了一场500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经历了“天狗吃太阳”和“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漫长认识过程。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