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聚落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下图为考古发现的我国某河谷不同时期聚落和农业生产状况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 B.洪水侵袭 |
| C.河流泥沙淹埋 | D.环境污染 |
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状况,下列时期中该地区气候最湿润的是
| A.距今1000~2000年 | B.距今3000~4000年 |
| C.距今4000~5000年 | D.距今6000~7000年 |
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据此回答问题。以下关于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 B.改变了珠三角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 C.减少了海水对珠江口海岸的侵蚀 |
| D.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
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
|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
| C.发展钢铁工业 |
|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图2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3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完成问题。
我国属于图3中的
| A.Ⅰ型 |
| B.Ⅱ型 |
| C.Ⅲ型 |
| D.Ⅳ型 |
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
|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
|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
| B.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 |
| C.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 |
| D.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 |
据报道,2011年10月28日,我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3此次试飞中混合的生物燃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据此完成问题。目前,中石油已经在云南、四川、江西等地种植了120万亩麻风树,其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是
| A.适宜森林种植的山地面积广 |
| B.国家政策提倡“退耕还林” |
| C.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
|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如得以推广使用,则可
| A.解决气候变暖趋势 |
| B.缓和能源紧张矛盾 |
| C.完全取代矿物燃料 |
| D.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