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 A.气候因素 | B.居民点分布 |
| C.地形因素 | D.工业分布 |
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 为节省投资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图一)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图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问题。
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B.不使用化肥、农药 |
| C.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
图二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C.交通发达 | D.水热条件好 |
下列关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工业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②是技术最先进的高新产业区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
④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
⑤人口和工业向国土西部和南部迁移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阅读三个省级行政区资料表,回答问题。
| 要素省区 |
a |
b |
c |
| 人口(万人) |
3799 |
5975 |
1324 |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17.6 |
18.59 |
0.64 |
| GDP总量(亿元) |
1084.9 |
4662.3 |
4950.8 |
| 产业结构(第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百分比) |
25.3:38.7:36.0 |
14.9:49.6:35.5 |
1.7:47.6:50.7 |
| 就业结构(第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的百分比) |
66.4:9.4:24.2 |
48.4:18.1:33.5 |
12.5:41.7:45.8 |
| 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 |
23.9 |
40.6 |
76.4 |
有关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人口密度最大 | B.a经济最发达 | C.c城市化水平最高 | D.c可能是重庆市 |
有关三个省区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a省区多于b和c | B.第二产业的产值,b省区多于c |
| C.a省区第一产业的产值多于第三产业 | D.c省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最合理 |
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于2012年4月6日至10日在西安举办。西洽会是促进东中西部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纺织城也由辉煌时期的西安“小上海”变为全市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导致纺织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②水污染严重③能源消耗量大④市场萎缩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西洽会上,来自东部地区的一位服装企业老总打算到西安投资建厂,吸引他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 | B.原料 | C.政策 | D.市场 |
网络中有一款风靡至今的虚拟游戏“开心农场”。如今,很多城里的人到周围农村租田种地,“开心农场”在现实中已经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家在南昌市的某市民一家在郊区某山村租种了一块山地,他们在山坡上种了一些甜玉米,虽然施了不少有机肥,并不缺少灌溉和管理,但长势并不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伏旱”季节蒸发旺盛 | B.水土流失严重 |
| C.夏季光照太强烈 | D.“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太大 |
家在济南的甲同学一家在黄河岸边经营了一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大型农场。与周围农户相比,每亩地他们赚得更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灌溉便利 | B.机械化程度高 | C.土壤肥沃 | D.种植面积大 |
甲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问题。甲同学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 A.黄淮海平原 | B.东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渭河平原 |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气候 |
| C.热带季风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