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等;
“管理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等。
结合材料中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分析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其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中国产业结构由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低碳、高附加值产业转移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扶持和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其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出口型企业面临汇率风险较高。中国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利润会受到影响,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会受到抑制。其三,国际热钱流出风险上升。
请用发展的观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在具体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却犯过不少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党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单是党章,从“二大”至“十七大”就制定过八部、修改过七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党章的修订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材料一:2014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再取消下放87项审批事项;将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19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同时,再取消一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政府简政放权不断迈出新步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显现。
材料二:2014年10月20日,党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将有利于“把权力关进笼子”;而通过简政放权,制度透明,也有利于将人民的“权利放出笼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简政放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为什么既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要“把权利放出笼子”?
材料: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签订的数十亿份合同中,由于较低的履约率就给众多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是不同市场主体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不同市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