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的经济行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东道国市场缺乏全面了解,投资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在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创新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在品牌、环境保护等方面重视不够;遭遇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投资风险增加。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

近年来,安徽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材料一:省委省政府注重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鼓励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等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二:我省依托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对此,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有人以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保守的力量,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材料三:2014年,安徽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行“双考核”……结合我省实际,着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强省。
(l)分析我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成立五十几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八桂大地上谱写了辉煌篇章: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建设跃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定。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总体部署。《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形成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材料三:50多年来,历届广西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全面行使各项法定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保障和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顺利进行,保障和促进全区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机关以主人翁姿态行使当家作主权力,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一,说明广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谈谈由《建议》到《规划》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一位政协委员,你将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假如你是人大代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履行职责?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回应人民期待的政治生活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2%、42.6%、48.2%;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某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5%;坚持把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某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举措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