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题
材料一: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了打车APP(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这种打车智能手机应用方式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乘客在手机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就会被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接收,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应,并和乘客联系,减少空驶率。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等客与乘车方式,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材料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原来的话3G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加快抢滩布局,展开4G网络角逐。4G网络的普及,将推动移动电子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展,并将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
(1)结合材料一,说明科技创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道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氏族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2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羊肉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目前全国羊肉均价为每公斤50元左右,与2012年同期相比涨幅普遍超过20%。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羊肉价格上涨反映了我国肉羊生产能力不足,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高涨。在当下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散户退出的速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必将日益突出。
羊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轿车。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万—5万
元,使用成本仅为百公里3元左右。微型电动机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进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生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动轿车受到青睐的原因。

材料一:A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

项目
年份
GDP(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2008
7141.9
916.2
2009
8345.7
2034.5
2010
9974.2
2326.0
2011
11052.9
2551.2
2012
13263.4
3063.8

注:近年来A省财政支出不断扩大,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从2008年12项增加到2012年的33项,投入953.8亿,其中2012年投入445亿,同比增长40%。
材料二 近年来,A省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仍存在诸多
不公平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7%,与经济发展同步。2011年,A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国家理念”与“地方选择”彰显着一个基本共识: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还需要科学的财富分配。
(1)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A省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居民的消费,也带动了物流快递、互动式网站等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3年“双十一”淘宝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50.19亿元。同时,百度的“LBS+团购”、 腾讯的“微信+团购”、阿里巴巴的“聚划算+团购”等网络团购运营模式快速兴起,2013年中国网络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人。但与此同时,网民在购物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如虚假信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交货延迟、非法购物网站设置陷阱等。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上线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此后,“各种宝”等理财产品随之火热推出,网络支付、金融网销、虚拟货币、电子金融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竞相迸发。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潜在很多风险,例如非法募资、倒闭、跑路、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立法、监管已迫在眉睫。
结合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要规范网购市场秩序?
(2)以发展观的视角,阐述怎样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材料二:在网络信息实现快速、高效、全面传播的同时,网络谣言,也像是“流行性病毒”,通过一个个不明真相的“感染者”扩散至社会各个角落。广大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让谣言止于“智者”。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如何才能让谣言止于“智者”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8 分)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受流动时代、经济大潮下的重利轻义、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原本无处不在的乡村道德约束逐渐松弛、异化,甚至有人感叹乡村“道德已死”。重塑乡村道德,迫在眉睫。
留得住道德,才能留得住乡愁。“道德档案”、“乡村道德讲堂”……一个个治理行动正在点亮一盏盏不灭的道德明灯,悄悄地书写着新乡村道德充满希望的明天。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关道理,分析为何要重塑乡村道德?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阐释开展乡村道德建设活动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