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5月,江苏综艺频道举办的《江苏方言大赛》第二季正式和观众见面。《江苏方言大赛》基本操作方式是参赛者通过听读,将题目中方言的大致含义写下来。大赛只考察对方言含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参赛者们会说不同的方言,或者写下正确的汉字,因为好多方言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传承。有人认为,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外,人们更看重的是它传递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第二季方言大赛用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对方言进行包装,既能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又能够以多元、新鲜的形式让古老方言呈现新气象。考题除接地气、讲人文之外,还融合各地特色、人文风貌,出题方式上既体现评弹、白局等各地传统曲艺,也有rap、老外游江苏等新风尚元素的融入,各地热心观众通过外拍短片出题,让乡音乡情醇美难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说明江苏方言大赛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2)依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目前我国有2000多个古城镇,这些古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保存了大量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展现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保护文化古城镇,早已经成为国际共识。1975年关于历史性古城镇保护的《布鲁日决议》亦提出,在修复和翻新这些城镇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俗和期望,必须对公共目的和目标负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开发的部分措施失当,导致了古镇在生态与文化两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政府在古城镇保护中,责任尤为重大。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应履行的职能。
材料一 央视推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全国各地的浪费现象惊人,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折合人民币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钱财花了固然可以再挣,但有些资源耗尽了却不可再生。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
材料二:2013年新春伊始,习近平同志对新华社报道《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有人认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针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应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
材料二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
(2)结合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8分)
据报道,北京三年后将喝上经淡化的渤海水。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的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知识,预测淡化海水价格可能的走势并说明其理由。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