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进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高度不平均”,可能发生社会动荡。这从哲学上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都是有条件的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央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二胎”。这表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近日,“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有人将之归结为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新例证;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汇本身带有贬义或嘲讽意味,有损中国人形象。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 | D.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