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铁制的菜刀在生产时要通过“粹火”处理来增加刀的硬度,具体操作是将红热的菜刀浸入水中急速冷却。此时发生反应如下3Fe+4H2O ="===" Fe3O4+4H2↑该反应中属于还原剂的是

A.Fe B.H2O C.Fe3O4 D.H2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撤离水槽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燃烧
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生石灰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该反应放热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和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B.红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C.蜡烛——黄色火焰——分解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被氧化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