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
|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
|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CH3COO-+H+ |
|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ΔH<0 |
|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Fe2++2NO↑+4H2O |
|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H2O?HCO+OH- |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
| B. 0~8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
|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D. 54 min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40 min时 |
A、B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
;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右移动B.
C.B的转化率提高D.C的体积分数增加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
的
通人体积为1.0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的
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5% | B.17% | C.25% | D.33% |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
B. X、Y的转化率相等 |
C.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
| D.c1的取值范围为0< c1<0.14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