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速率差值[即v(正)—v(逆)]与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其中与曲线①相符的反应为()
A.2SO3(g) ![]() |
B.H2(g)+I2(g) ![]() |
C.C(s)+H2O(g) ![]() |
D.N2(g)+3H2(g) ![]() |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
B.一般地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
C.压强越大,K值越大 |
D.K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
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B(g) 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
cx(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
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 40%B. 60%C. 24%D. 4%
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反应物的浓度 | B.反应物的转化率 |
C.正、逆反应速率 | D.体系的压强 |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