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 |
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菠菜叶中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叶绿体,制成叶绿体悬浮液。在提供叶绿体悬浮液必要的物质和适宜温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得光合作用强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如图。针对图的中分析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浓度在a点时,叶绿体悬浮液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两者速度相等 |
B.二氧化碳浓度在a~b时,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
C.二氧化碳浓度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因有五碳化合物含量和酶的含量等 |
D.如果增加叶绿体悬浮液中叶绿体的数量,c点将向右上方移 |
下列与酶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
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
C.图2中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
D.图2中酶1和酶2的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 |
B.内质网膜与其他生物膜在结构上密切联系 |
C.低温能够使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
D.不同的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 |
实验研究发现Na+、K+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下图)。但如果在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12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可使K+的运输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
C.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