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若果蝇进行正常分裂的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组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6:16:4:0时,则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间期 | B.有丝分裂前期 | C.有丝分裂后期 | D.有丝分裂末期 |
生命世界多姿多彩,既统一又多样。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②光合作用不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有DNA的复制
④单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⑤物种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营养关系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⑥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A.一项 | B.两项 | C.三项 | D.零项 |
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
日光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相关
B.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豌豆的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下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 |
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
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 |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 |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其功能可能不变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动物激素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调节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