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甲和乙 (能/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
(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非甜糯性玉米占 ;除去甜味糯性玉米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玉米占 。
(3)在上述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成植株。若探究其是否为纯合子,可与品系 进行交配实验,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如果用该杂合子的非甜糯性个体自交,发现产生的配子中有Aab的类型,则推测可能是在 分裂中发生了异常。
(6分)下面是双链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合称___________。
(2)如果5代表腺嘌呤(A),则6代表___________,那么3 代表___________
(3) 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图中1~6 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___________。
继孟德尔之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研究。一次他在野生型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就此他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该白眼果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其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1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2中,红眼:白眼=3:1;雌性:雄性=1:1。但是,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
实验二:用最初那只白眼雄蝇与实验一中的F1雌蝇交配,结果得到了1/14红眼(雌):1/4红眼(雄):1/4白眼(雌):1/4白眼(雄)。
实验三:摩尔根将实验二得到的白眼雌蝇与纯合的红眼雄蝇交配
,其后代中雌蝇都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出现白眼雄蝇的根本原因是;
(2)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依据是。
(3)在完成实验一后又设计完成了实验二的原因是。
(4)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①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可以确认果蝇的眼色为遗传。且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和其正常的等位基因都由染色体携带而染色体上没有。
②实验三的结果可用遗传图解释为(控制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W、w表示):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同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阻止了种群间的,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便形成新的物种。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这是生物进化的。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
现的。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进化形成了不同种的地雀。
已知放线菌素D是RNA合成抑制剂。右图是根据海胆受精卵在有放线菌素D和无放线菌D存在情况下培养时,对14C标记的缬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14C—缬氨酸进入新合成的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该过程所需的运载工具是。
(2)受精10h以后,海胆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所依赖的模板是;
A.未受精![]() |
B.受精卵新合成的 | C.精子提供的 | D.放线菌中的 |
判断的依据是。
(3)假设新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则从理论上分析,最多有种密码子参与了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编码过程。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上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理论上有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2)过程⑤常采用,由AaBb得到Ab[来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育种优势是。
(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