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
|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 C.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 D.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
| B.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
| C.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 A.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
|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
| C.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
|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
塞万提斯在其《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目的根源于()
|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
|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
|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是指()
| A.文艺复兴 | B.资产阶级革命 |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