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
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 B.中央集权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图1和图2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B.分封制、郡县制 |
C.郡县制、行省制 | D.分封制、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