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肤色、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了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追求( )
| A.自由 | B.平等 | C.共和 | D.法制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 C.合理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维新派指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而通过维新变法中国并未摆脱封建落后状态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其主要原因是“今日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初步发展 |
| B.近代西方详论尚未系统介绍进来 |
| C.尚未出现影响浣的思想解放运动 |
| 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深信,“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然后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决不稀罕这种东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错误是()
| A.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形成了亏本生意” |
| B.《南京条约》规定免征一切内地税使英国对华倾销商品信心十足 |
| C.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顽强的抑制作用 |
| D.1842~1845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额呈递增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