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请问“大串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该发生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 B.“人民公社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上海洋场竹枝词》日:“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渡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此诗描述了近代中国由西方传入的()
A.轮船 | B.火车 |
C.电影 | D.电报 |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共度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A.京师同文馆 | B.京师大学堂 |
C.清华学堂 | D.黄埔军校 |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本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 B.民主共和时代 |
C.尊孔复古时代 | D.民主科学时代 |
某年的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A.1905年 | B.1911年 | C.1912年 | D.1915年 |
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
A.开办新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D.训练新式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