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
B.则亩益三斗益:增加 |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
D.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
B.臣少也贱,所知唯田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
C.复何忧哉何其不直 |
D.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立即被皇上治罪杀死了。 |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过百龄传
秦松龄
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若倪征君云林以画,华学士鸿山以诗,王佥事仲山以书,乃今过处士百龄者,则以弈。其为道不同,而其声称足以动当世则一也。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日:“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阁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日:“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①日:“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遂益殚精于弈。不几年,学成,日:“可以应当世矣!’’会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有国手日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日:“诺!"遂争出注,约百缗。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弈。枰未半, 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日:“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当是时,居停主②某锦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日:“君为锦衣客,须谨避,不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竞免。
已天下多故,百龄不欲久留,遂归隐锡山。日与一二酒徒狂啸纵饮,不屑屑与人弈,独征逐角戏以为乐。百龄素贫,出游辄得数百金,辄尽之博篡。其戚党谯呵百龄,百龄日:“吾向者家徒壁立’,今所得资,俱以弈耳。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且人生贵适志,区区逐利者何为?”噫,若百龄者,可谓奇矣!以相国之招而不去,以金吾之祸而不避,至知国家之倾覆而急归;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
张山来日:善弈者多在垂髫,然其人往往啬于寿。今过君独历四十余载,岂其命名为之兆耶?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艴(m)然:生气的样子。②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当阳负阳:假装 |
B.乃夺之矣夺:改变 |
C.其戚党谯呵百龄谯:责怪 |
D.且人生贵适志适:舒适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至则尚童子也 |
B.则与一生彘肩学而不思则罔 |
C.以相国之招而不去然其人往往啬于寿 |
D.因人之力而敝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4分)
(2)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4分)第工卷文言文中,过百龄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3)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8),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孟子·公孙丑上》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明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 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啖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数百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数之得七。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
B.鱼汤米饭,度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
C.鞫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
D.阅其牍,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① 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②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 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④ 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 察狱者自宜留心⑥ 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
B.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
C.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大吃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了案。 |
D.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丞相司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
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衷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渐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①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朝臣,皆对日:“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
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成、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
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封事: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诗》,事匡衡治:研习 |
B.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称:称赞 |
C.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厌:使……心服 |
D.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章:表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
B.①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C.①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D.①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师丹“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
②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③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④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
⑤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⑥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丹曾以匡衡为师,出任过东平王太傅。后因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推荐人京做了丞相司直。 |
B.师丹曾与王莽一起先后反对过高昌侯董宏上书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的建议与郎中令泠褒等人的上书。 |
C.师丹曾经因属下私自写下奏章草稿被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后为之申辩的两名给事中被降级,师丹被免职。 |
D.师丹在汉平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后来,太皇太后认为师丹忠诚国家,封他为义阳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
(2)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
(3)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