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化学突触是依靠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来传递神经冲动。电突触(如下图所示)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形成离子通道,带电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来传递神经冲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突触小泡有关 | 
| B.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 
| C.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过程都是单向的 | 
| D.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速度相同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 B.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 
| C.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 | 
| D.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细胞内生成的CO2量相等 | 
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减少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升高温度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③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④酶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⑥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 A.①②⑤⑥ | B.①④⑤⑧ | C.②③⑤⑧ | D.①③⑤⑦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 
| 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1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 | 
| C.检测CO2产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铬酸钾,看产生灰绿色的时间长短 | 
|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