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 |
没有氨味 |
该化学肥料一定不是氮肥 |
| B |
点燃某种纤维材料 |
无烧焦羽毛的气味 |
该纤维一定是合成纤维 |
| C |
向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D |
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12溶液 |
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
B.由C(石墨) C(金刚石) 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 C.1mol H2在足量Cl2中燃烧放热183KJ,则H2的燃烧热为183KJ。 |
|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整个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 Q(g)
R(g)+ 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A.P、Q、R、S的浓度相等 |
|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
|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
| 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
|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
|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 B.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
| C.c(OH-)= 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
| 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增加某反应物的质量 | B.使用催化剂 |
| C.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 | D.升高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