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生理学,在经济学上则常用来解释人们的消费行为。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下图中的Q表示消费某商品的数量,U表示消费该商品的总效用,能合理表达该规律的是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
右侧漫画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 A.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 |
| 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
| C.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
| D.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
|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展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
|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
|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
|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