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视,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疑释:消除。
B.多不行格:搁置。
C.永和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D.其后遂以令著:显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B.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C.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D.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做“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
(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信奉“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孔子一味夸赞颜回的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实在是迂腐悖时之论。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 “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日:“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日:“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日:“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午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竞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日“征君”①。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陆然②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着论云。(《后汉书·黄宪传》)
[注】①征君:指有才德之士,经由朝廷征聘者。②随然:柔顺随和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竦然异之异:以……为异 B.子国有颜子国:郡县
C.先过袁阆过:拜访 D.宪亦不拒之拒:抵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见宪未尝不正容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不自以为不及军中无以为乐
C.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D.其殆庶乎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黄宪家世贫贱,但十四岁时即被当时贤达誉为“师表”并将其与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足见其德行操守出众。
B.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表现黄宪的博大胸怀与深厚学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对黄宪极高的评价。
C.对于仕途,黄宪既不刻意回避,也不积极钻营,他曾听从朋友劝告到京师做官,虽 “竟无所就”,也不改黄宪在时人心中形象。
D.本文写人物,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只是借别人的言论如绿叶烘托红花写出,体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鲜明特色。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奉 高 之 器 譬 诸 氿 滥 虽 清 而 易 挹 叔 度 汪 汪 若 午 顷 陂 澄 之 不 清之 不 浊 不 可 量 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3分)
(2)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心恚愤而无如何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何前是而今非也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马伶传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人)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趾相错也错:交错
B.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征:召集
C.华林部过马伶曰过:责备
D.兴化部是目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C.则东肆不复能终曲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其皆出于此乎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马伶技艺大增的一组是()
①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②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④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⑤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伶是华林部的演员,马伶是兴化部的演员。第一次演出时,作者通过观众态度的改变来暗示马伶演技不如李伶高超。
B.马伶因观众不捧场而深感羞耻,演出没有结束就离开了。后来,兴化部竟然因此而停止演出。
C.马伶知道李伶不肯传授演技给他,所以就到与严嵩是同类的昆山相国顾秉谦门下当差役。
D.文章表现了一位艺人刻苦追求技艺的精神,反映了生活实践与舞台表演的关系。

翻译下列句子(7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躬课农桑督促
B.卒奏寝其事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看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

A.①会诸生于学宫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4分
①峻却之②独无宝迹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⑤欲使宝劾之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