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昆虫的种群非常大,它们所有的雌雄个体间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没有迁入和迁出,不考虑基因突变,已知该种昆虫的子代基因型的频率是AA为36%,Aa为48%,则它们的亲代的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36% 、48% | B.60%、40% |
C.81% 、16% | D.52%、48% |
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无关 |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 =" 44%" :5% :1% :43% :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 B.5% | C.14% | D.9.3% |
右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
D.农药使害虫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