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根据图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值线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2)图中C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新疆相比该地发展棉花生产的相对不利气候条件有哪些? (4分)
(3)图中D区是著名工业区,D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4分)
(4)图中E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附:2010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图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下图: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_______,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A→C阶段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______,劳动力向____________产业转移,____________不断扩大。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_____(上风或下风)方向的郊外。
(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6)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 ;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②在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③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7)根据材料三,点评自行车族和有车族的观点,并就如何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沙漠的掩埋之中。读统万城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统万城遗址位于现________和________(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
(2)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统万城从繁荣到消亡主要是________(生态问题)危害的影响,简述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赤潮55次,累计面积6 076平方千米。其中,渤海13次,累计面积217平方千米;黄海8次,累计面积4 242平方千米;东海23次,累计面积1 427平方千米;南海11次,累计面积190平方千米。
材料二 2011年中国近海各月赤潮发生次数

(1)根据材料说明2011年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2)简述赤潮带来的危害。(4分)

(全国卷二)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