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与其它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人类进步。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详细描绘了东方的风俗、地理、人情,如都江堰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东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大大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马可·波罗东行旅行线路和文化景观图

(1)马可•波罗东行的出发地自然景观是                         ,大都的自然景观是                         。简要说明两地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2)文化景观A和B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环境问题?
(3)“文化景观建设如果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保护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工程是如何顺应自然环境并发挥作用的?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区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如图乙所示)。

材料二图甲区域生产的枸杞具有颗粒大而饱满,肉质肥厚而核少,色泽鲜艳而味甘等特性,且富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图中M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1)解释雅丹地貌的成因。
(2)分析图甲区域种植枸杞不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说明M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是衡量霾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甲图为天津市2014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乙图为 2014年1月一次霾天气分布状况和天气形势图,丙图为该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图中,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图,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3)根据乙图,分析图示天气形势对我国中东部霾天气的影响。
(4)对比该市NOx和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南某省份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橡胶林涵水能力很差,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下图为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指出橡胶林涵养水源能力很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地理—自然灾害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出现的日期称为终霜冻日。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等高线和终霜冻日分布。

(1)归纳该省终霜冻日的空间分布特征,简述主要影响因素。
(2)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当地农民减轻霜冻灾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