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跨膜运输方式甲是 ______ ,乙是 ____ 。
(3)甘油、胆固醇等能很容易的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______有关。
(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5)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A、C行的植株种子是,B、D行的植株种子是,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B、D行的植株种子是,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12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研究者用含 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3)图中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不”或“非常”)显著。
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最为喜好。由此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
人α-1-抗胰蛋白酶是治疗先天性肺纤维化囊肿、肺气肿以及呼吸窘迫综合症、特异性皮炎等疾病的特效药物。2001年,我国首例4只转有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在北京顺义诞生,填补了我国α-1-抗胰蛋白酶药物市场的空白。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外,构建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时,用到的工具有。
(2)采用法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然后将受精卵移入中继续培养得到早期胚胎,然后将其移植入受体母体的子宫。
(3)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获得同卵双胎都需对胚胎进行分割,二者分割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若获得同卵双胎,则需。
(4)检测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是否插入到染色体上,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方法是。
(5)在掌握培育转基因羊技术之前,生产人α-1-抗胰蛋白酶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工程或发酵工程。培育出转基因羊后,可以在羊奶或羊尿中分离出该药物。与此相比,试述细胞工程或发酵工程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