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通过含碳化合物构成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所利用。
(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是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5)F中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 B.n-2m | C.n+m | D.n+2m |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表现为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部分。
(2)图2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
①甲病属于染色体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染色体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④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人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和。C进人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细胞融合应用非常广泛。低等动物中有融合生殖;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要进行精卵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植物体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植物体细胞在融合前需用酶除去细胞壁,即在温和条件下用和除去细胞壁。细胞融合必须进行人工诱导。人工诱导的物理方法是;化学方法是用试剂作为诱导剂诱导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将形成新的细胞壁,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这项技术称为,这项研究克服了,具有重要的价值。
(2)若a、b表示两种常用的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则d细胞称为,该细胞不仅具有的能力,还能够分泌。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强,高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抗原一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减少了和其他物质发生交叉反应的可能性,因此,单克隆抗体常用于各种病原体,如果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素素相结合,在癌症治疗上有之称。
下图是从甘薯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的实验过程:
(1)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步(用字母表示),再分化发生在步(用字母表示),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不能缺少的调节物质是和。
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甘薯叶片细胞具有。
(2)愈伤组织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从接种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经过14天时间,到时可看到外植体上逐渐长出色或色的状愈伤组织。培养时恒温箱要关闭,因为在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两周以后,由于培养基营养已几乎耗尽,必须进行继续培养。
(3)植物的胚状体是繁殖的产物。培育胚状体利用了这项生物技术,其新个体的基因型和相同。
(4)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种子的哪部分?,如果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要保持可育性,该人工种子必须是由细胞发育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