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H2(g)+
I2(g)===HI(g)ΔH=+26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的热量 |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的热量 |
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 kJ的热量 |
D.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的热量 |
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略变浅 |
B.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后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
C.合成氨时及时将氨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D.打开汽水瓶,看到大量的气泡逸出 |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乙酸 |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和四氯化碳 |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甲苯 |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 |
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2 = H2O + 1/2O2△H<0 |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的平衡转化率能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
B.金属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中,总是作为原电池负极的金属被氧化而腐蚀 |
C.如果某化学反应的△H和△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D.SO2催化氧化时,加入过量O2时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
已知A(g)+3B(g)=2C(g)+2D(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A)、ν(B)、ν(C)、ν(D)表示,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ν(A)= 0.15mol·L-1·s-1
B.ν(B)= 0.60mol·L-1·s-1
C.ν(C)=" 0.40" mol·L-1·s-1
D.ν(D)= 0.45mol·L-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