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B.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SO2 |
C.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溴水和澄清石灰水,检验浓H2SO4与木炭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
D.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NO3)2 |
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2NO2N2O4,恒温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2O4,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2O4的体积分数
A.减少 | B.增大 | C.不变 | D.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
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 B.是放热反应 |
C.是熵减少的反应 |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
B.若图1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
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复原 |
在相同条件下(T=500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密闭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 g SO2和1 g O2;乙容器中充入2 g SO2和2 g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
B.平衡后SO3的浓度:乙>甲 |
C.SO2的转化率:乙>甲 |
D.平衡后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20 mL 3 mol/L的X溶液 | B.10℃10 mL 2 mol/L的X溶液 |
C.20℃10 mL 4 mol/L的X溶液 | D.20℃30 mL 2 mol/L的X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