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抽样调查表
不良行为的平均开始年龄 |
不足12岁 |
12岁—13岁 |
13岁—14岁 |
超过14岁 |
不良行为数量 |
1种 |
3种 |
5种 |
1种 |
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 |
10% |
30% |
50% |
10% |
材料二:我国目前有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管教,加上社会诱惑增多,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具有低年龄、低文化、低法律意识等特征。
上述材料对我们未成年人有什么启示?
史明智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试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2011年6月分离了60多年的中国十大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在台湾合璧展出,600年前的山水名画的坎坷和艰难引起两岸人民的共鸣。这充分表达了()
A.两岸都属于中华文明、根脉相连 | B.台湾的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将改变 |
C.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即将实现 | D.“三通”能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
我省某市中小学学校自2010年秋季开学起,每天上午、下午放学前,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分钟安全教育”,以免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发生意外事故。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 B.学校保护 | C.社会保护 | D.司法保护 |
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警示我们()
A.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 |
B.未成年人都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
C.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
D.吸毒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
目前,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形象在许多学校比较常见,甚至屡禁不止,常常让学校和老师防不胜防头痛不已。从公平和正义角度看,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是()
①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②小事一桩,无需大惊小怪
③非正义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直的人格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