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世纪以前阿拉伯文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和1 9世纪其版图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6月,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将一部分“衰败选区”的议席,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1867年7月15 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该法案废除了上次改革保留的“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将其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l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l个议席。
1884年,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了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除地主及租地人外,农村中年缴房租l0英镑以上者均有选举权。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发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并综合分析三次改革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将力役改为代役的银差……赋与役合一。
材料二 17世纪初,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l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材料三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赀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中“丁”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措施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