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 |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蒋介石一面派遣中央军北上,支持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等“守土抗战”,一面电复北平市长秦德纯等“应先具必战与牺牲之决心,及继续准备、积极不懈,而后可以不丧主权之原则与之交涉”。这表明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
| A.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调停 |
| B.坚持对日妥协退让策略 |
| C.坚决维护华北地区主权 |
| D.采取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案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的危机,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应出当时中共中央
| A.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
|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C.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 |
| 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此处兴师
| A.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
|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 C.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 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
|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某宣言中中写道“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此宣言发表时报刊上频频出现的热词是
| A.“二十一条”、瓜分狂潮、巴黎和会 |
| B.欧美列强、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 |
| C.“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巴黎和会 |
| D.“二十一条”、 国民革命、巴黎和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