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写道:“……(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 |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
| 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 D.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 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 C.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中国医书对疟疾的记载明显增多且有着相当清楚的认识。出现这种医学知识的主要背景是
| A.三国以来, 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行商客旅将疟疾传入中国 |
| B.西晋末年, 华北居民大量南徙, 在湿热环境中感染者日众 |
| C.南北朝时, 南北往来频繁, 游牧民族免疫力弱, 感染者众 |
| D.北朝之时, 胡族入居中原, 将北亚草原特殊疾病传入中国 |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齐民要术》的这段自序主要强调
| A.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 B.历法与农业的紧密关系 |
| C.改进生产工具的重要意义 | D.传统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