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①黄宗羲 ②荀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黄宗羲④朱熹
C.①朱熹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黄宗羲
D.①董仲舒②黄宗羲③荀子④朱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欧洲哲学通史》-书写道,“(公元前五世纪),奴隶主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活跃的文化生活。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说,……人们参加公共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靠自己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这样

A.智者运动应运而生 B.自然法诞生
C.伯里克利时代到来 D.梭伦开始改革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1930年代初,国民党广州党部发行了一本名为《风俗改革丛刊》的书,书中写道:“每届废历岁聿云暮,腊鼓摧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的办‘年货’:有钱固兴高彩烈,无的也勉为凑趣……;熙来攘往,络绎于途,以有用之金钱,作无谓之消耗,即令罗掘俱穷,当衫当裤,也要求‘顾住体面’,做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种无意识的举动,真是愚不可及。”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民间传统的力量实在强大 B.过旧历新年是落后的行为
C.政府并没有完全禁止旧历 D.普通民众按旧历规划生活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