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
梁启超说:“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顾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反映出他
A.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
C.主张兴民权,实行法治 |
D.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
围绕着怎样“破坏一个旧世界”特别是“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
①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②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④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