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英国小说《哈利·波特》长期不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但自从把它搬上银幕之后,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了( )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②康德发表《纯粹理性批判》
③拜伦创作《西风颂》
④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以摆脱的苦难”。这句话反映了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是( )

A.体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B.其作品体现了英雄主义气息
C.其作品体现乐观主义气息
D.其作品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诗人海涅的诗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