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 
| 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 
| C.古希腊民主是全体男人的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 
| 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 
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 | B.扩大社会消费 | 
| C.稳定社会秩序 | D.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迎来“新经济”时代,其“新”主要表现在
| A.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B.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 
| C.开创了市场经济运行新模式 | D.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 
|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 | B.罗斯福新政 | C.肯尼迪执政 | D.克林顿执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