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
| B.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而失败 |
|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
|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① 国有企业改革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③ 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④ 国家加强管理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完善工业体系 | B.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
| 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立 | D.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 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 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
|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 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