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某史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
A.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三纲五常 | D.“天人感应” |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的是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改革开放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