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英国首相艾德礼曾说: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而国有化的主题……是那些对于社会变革具有真正重要性的并且为全民利益所需要的。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全面国有化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 B.英国打算放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 C.英国经济政策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
| D.国有化的动机是为福利国家筹措资金 |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中所说的革命发生在()
| A.广东革命根据地 | B.苏区 |
| C.敌后抗日根据地 | D.解放区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这表明格雷斯顿()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 C.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的是()
| A.西晋五胡乱华 | B.中唐安史之乱 |
| C.北宋靖康之变 |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招致明太祖对孟子不满的话最有可能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也 |
|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