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起日本对外贸易体制由原来的保护型向自由化贸易体制过渡,1963年日本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已经提高到了80﹪。向国际市场开放后,很多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涌进了日本市场,东芝、夏普、三菱、索尼这样的日本企业在这期间也蓬勃发展,杨名海外。由此可见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 )
| A.关税贸易总协定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
|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
|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
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 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 B.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
|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 D.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
|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